联系热线
188 6280 4149

南通抱团发力“卡脖子”领域,成立半导体产业协同创新联合体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1-11-09

【城市之窗】南通抱团发力“卡脖子”领域,成立半导体产业协同创新联合体

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 10月10日



一块芯片,如果设计称得上一流,却不具备相应的制造能力,那么想要将它变为实物便是一纸空谈。解决半导体领域的“卡脖子”问题,显然需要众多产业链上企业“抱团”发力。10月9日,南通市半导体产业协同创新联合体启动仪式暨产学研对接大会召开,聚焦解决产业核心技术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南通首个由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顺势而生。会上,中科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副主任吴建国和江苏省科技厅副厅长蒋洪共同为南通市半导体产业协同创新联合体揭牌。


何谓“创新联合体”?记者了解到,创新联合体是由行业龙头企业牵头,产业链垂直上下游企业参与,全国知名高校院所及其专家团队技术支撑,实体化运行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组织。联合体致力于加快南通市半导体产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移转化、关键核心技术的协同攻关、产业创新人才的培养供给和“专精特新”企业的精准培育,实现全产业链专业化协作水平和产业集群整体创新发展能力的提升。目前,实体化的运营公司“南通市协同创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已注册成立,首批技术需求也已出炉。


南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推进区域创新协同化、科技创新产业化、创新体系生态化。南通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副市长王晓斌介绍说,近年来,南通致力于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将半导体的集成电路领域作为重中之重加以突破,已初步形成集芯片设计、半导体器件制造、封装测试、设备材料制造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全国首个封装测试产业园落户南通。2020年,全市集成电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45.85亿元,同比增长49%,占全省15.72%,总量居全省第三位,涌现出通富微电、江海电容器、华存电子、捷捷微电子等一大批国内国际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


有着不错的产业链基础,以及众多拿得出手的企业,让南通敢于涉足“卡脖子”领域。南通市科技局顺势提出,以产学研为纽带、以产业链为载体、以运营实体为依托的产业创新联合体建设思路,在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上进行一次新探索。

中科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副主任吴建国指出,中科院始终以推动国家自主创科技创新为己任,坚持“三个面向的方针”,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相关科研院所对半导体产业的创新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希望能依托其雄厚的科研实力携手南通的企业共同瞄准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开展协同创新,推动南通以致整个半导体产业的创新发展。


江苏省科技厅副厅长蒋洪表示,南通为全省开展创新联合体建设工作进行了的有益尝试、做出了良好的示范。提出在联合体组建和运行过程中要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开展攻关,同时积极探索科学的运行模式。相信以此次创新联合体启动仪式为契机,南通的产业协同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创新一流生态建设会迈上新的台阶。

会上,南通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副市长王晓斌分别为半导体产业协同创新联合体理事单位授牌,南通市科技局局长赵玉峰为15家联合体支撑高校院所颁发支撑证书,18位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以及部分南通企业家被聘为创新联合体专家技术委员会成员。通富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创新联合体成员企业与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等高校、科研院所签署共8项产学研合作协议。

创新联合体龙头企业代表通富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石磊说,将及时提供企业的研发方向和需求,牵头组织联合体内的企业与国内的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进而突破制约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切实解决产业链“卡脖子”问题,精准实现创新技术与成果在产业链上的转移转化。

在随后的产学研对接会上,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等11家高校院所的专家教授发布了最新科技成果,多家南通市半导体企业代表现场发布了技术需求,双方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技术成果对接。



排版  编辑  发布 | 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宣传部